列禦寇第三十二.觀人九征

列禦寇第三十二.觀人九征
Photo by Christian Battaglia / Unsplash

觀人九徵

孔子書:「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釬。故其就義若渴 者,其去義若熱。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 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莊子從忠誠、敬慎、能力、智識、信譽、廉潔、節操、儀態、人際等九個標準,提出一種遴選人才的辦法——「九征」

「九征」即九種徵驗

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遠使之而觀其忠」

忠誠,從古至今都是為官之人必備的品質之一。在中國古代社會,「忠」指忠於自己的上司、君王。而莊子的「遠使之而觀其忠」,是指權力中心有意疏遠、冷落考察對象,看他是否依舊忠心耿耿,會不會立馬牢騷滿腹,由此觀察他的忠誠度。

「近使之而觀其敬」

與「遠使之」相對,莊子還有一個「近使之」的考察策略,即與考察對象近距離接觸,建立私交,觀察他是否還能保持應有的禮儀與尊敬,是否就由「對事負責制」變為「對人負責制」,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恃寵而驕、得意忘形。

「煩使之而觀其能」

人是複雜的,又是獨特的,能力總會有所偏長。如果要達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的良好工作局面,對人能力的考察不可避免。莊子的「煩使之而觀其能」,即給考察對象安排很多有挑戰性的工作,看他能否遊刃有餘,藉以觀察其工作能力。

「卒然問焉而觀其知」

智識是為官者又一必備條件。突然向考察對象提出其職責範圍內的問題,看他是否胸懷全局、應付裕如,可以考察其對分管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及相應的分析歸納概括能力。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

對莊子而言,「信」是非常重要的德行。「急與之期而觀其信」,意即倉促與考察對象約定時間,來觀察他的守信程度。古代交通不發達,因此「急與之期」,再看他能不能按時赴約,是檢測個人信用的一種方法。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

「仁」在此處是廉潔的意思。官員是否廉潔關係到權力是否會淪為私人牟利的工具。古語云:公生明,廉生威。廉潔與否還會影響幹部的公信力和威望。對此,莊子的考察是「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即安排其管理財物。

「告之以危而觀其節」

領導幹部必須有應變能力來處理突發事件。莊子的「告之以危」,即是將考察對象置於某種危難處境中,以觀察其是否能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持守節操。尤其在當代社會,如何處理突發事件、應對危機,不僅是一種「節」,更是一種「能」,一種「識」。

「醉之以酒而觀其則」

讓考察對象喝醉酒,然後觀察他的行為儀態。《鬼谷子》上說「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一個人內在感情有所變化的時候,會在情貌上有所表現,如歌哭、舞蹈、或怒或笑等等。而莊子以酒醉將人對自身有意無意地偽飾儘量解除,還原其本真狀態,藉以觀察他平時不能顯現的真實情志,從而對他的為人、儀表等做出接近本質的判斷。這種考察方式可見莊子對人性體察之微。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色」,本義是臉色。察言觀色,可以考察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方法是讓考察對象和各式各樣的人相處,通過他的面部表情考察其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