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我從森林智者的一生學到的,能一輩子受用的 10 堂課

我可能錯了:我從森林智者的一生學到的,能一輩子受用的 10 堂課

讀書心得:《我可能錯了:我從森林智者的一生學到的,能一輩子受用的 10 堂課》

在這本引人深思的書中,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拉德(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以其獨特的視角,帶領我們探索生命中的重要課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經濟學家和決策者們經常面臨無法預測的挑戰,而比約恩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智慧。

比約恩的旅程始於他 27 歲時放棄一份看似光鮮的工作,投入到泰國的森林寺院修行。在那裡,他度過了 17 年的靜修生活,最終還俗回到瑞典,成為演講者和冥想導師。這段修行讓他得以反思人性與內心的複雜,並最終形成了他書中所傳達的十堂課。

第一課:隨時覺察是否活在當下

比約恩在書中回憶起他八歲時在阿公阿嬤家中感受到的寂靜。這一瞬間讓他真正有了回家的感覺,仿佛一切煩惱都煙消雲散。這種覺察讓他能與周圍的環境建立深刻的連結,讓他感受到內心的平靜。這段回憶強調了保持覺察的重要性,因為它讓我們能真正活在當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經濟學中談到的人際資本,也正是通過這種深層的連結建立起來的。我們越能意識到當下的存在,越能有效地增進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社會的凝聚力。這一課讓我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提醒我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對當下的覺察,與他人建立更真誠的聯繫。

第二課:世俗的成功不一定會帶來快樂

在比約恩的職業生涯中,成為財務長似乎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成就,但他卻發現自己對這份工作感到不快樂。他強調,若僅僅是為了迎合他人期待而工作,最終只會消耗自己的精神與熱情。這一選擇讓我想到經濟學中的「滿足感」概念。追求外部標準的成功常常會導致內心的空虛,正如他所描述的,當他意識到這種狀態時,他勇敢地選擇辭職,追尋內心的渴望。

他那時候正反覆讀一本書,叫做《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書中講到一個觀點深深打中了他:「人心中的寧靜、平和、安住,不會被一直潛伏的念頭擾亂——這是一份值得獲得重視的寶貴禮物。」這不僅是對機會成本的生動詮釋,也是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認識。他的故事讓我明白,在生活中,快樂並不來自地位或財富,而是源於自我實現和內心的平靜。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

第三課:專注呼吸是鍛鍊大腦最有效的活動

在冥想中,比約恩強調專注於呼吸的重要性,這個簡單的練習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壓力,提高注意力,類似於經濟學中的“心流”狀態。書中提到,他有時候會忍不住偷瞄正在修行的泰航空姐,這些幽默的插曲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嚴肅的主題上,保持幽默感和靈活性是多麼重要。經濟學的本質在於理解人類行為,而人類的行為往往是非理性的,幽默感正是我們理解這一點的途徑之一。

第四課: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比約恩的年輕旅行經歷讓他獲得了無價的生命養分。他在書中回顧了自己如何在旅行中吸收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人生哲學。這提醒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次冒險都是學習的機會,正如經濟學中常提到的“經驗成本”。這些經歷不僅塑造了我們的思維方式,還影響了我們未來的選擇。比約恩的旅行讓他認識到,人生的價值不僅在於物質的擁有,更在於經歷和探索的過程。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鼓勵我們追求冒險和好奇心的強烈呼籲。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應該珍惜探索的機會,讓這些經歷成為我們智慧的來源。

第五課:要靜下來才聽得到內心的聲音

比約恩強調靜心的重要性,並告訴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常常忽略了內心的智慧。他提到靜下來,讓內心的聲音浮現,能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讓我想到在信息過載的現代生活中,很多人容易被外部的噪音淹沒,而無法真正聆聽自己的內心。比約恩的修行過程讓他學會了在混亂中找到安靜,這對於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在我自己的生活中,靜心的練習讓我能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這不僅提高了我的決策能力,也增強了我對生活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第六課:跪拜是為了提醒自己大我的存在

比約恩透過跪拜佛像學會了謙遜,這讓我想到了經濟學中的“自我中心”效應。我們常常被自我的想法所困擾,易於忘記更廣泛的視角。比約恩的跪拜行為不僅是對宗教的尊重,也是一種讓自己謙卑的方式。當他跪下時,他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渺小與無常,這讓他更能清晰地看待周圍的一切。這一課提醒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謙遜是一種珍貴的品質,幫助我們在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態,並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第七課:當個維尼而不是當隻兔子

維尼的開放心態讓比約恩明白,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心態是多麼重要。他認識到,當我們的思維封閉時,便失去了獲取新知的機會。這不僅適用於個人的學習和成長,也對於經濟學中理解人類行為的研究至關重要。比約恩的故事讓我反思到,在面對不同觀點時,保持開放的心態能促進更有效的交流。當我們以維尼的心態對待生活時,便能在每個瞬間中發現新的學習機會和啟發。

第八課:能改變一生的五字箴言

「我可能錯了。」這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在與他人交流時,能夠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讓我們的關係更加和諧。比約恩的這句話讓我反思到在生活中常常固守己見,卻忽視了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接受錯誤的能力不僅能幫助我們改善人際關係,還能促進個人成長。這一課提醒我,謙虛和自省是促進理解和和諧的關鍵,特別是在當前社會中,這一點更顯得尤為重要。

第九課:將緊握的拳頭鬆開吧

比約恩的故事告訴我們,試圖控制一切只會增加焦慮,放鬆心情,給自己留出空間,才能讓奇蹟自然而然地發生。他反思到,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過度控制只會讓事情更加緊張,反而影響了結果。這讓我想到市場的波動性,真正的成功往往來自於靈活應對,而非嚴密控制。當我們放下對未來的焦慮,並學會適應環境變化時,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將會出現。

第十課:一切都會過去的

最後,比約恩提到「一切都會過去」,這不僅是對個人經歷的深刻反思,也是對社會變遷的洞察。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感慨道:「感謝身邊所有的力量,讓我能誠實和正直地生活,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雖然嚥下去最後一口氣的時間比自己希望的早很多,但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自己沒有做任何不可饒恕的事,也沒有造下沉重的業力需要承擔。當最後一刻來臨時,我可以坦然面對死亡,因為我這一生彷彿過了三世一樣,是多精彩、多美好的一次冒險啊。」這段話讓我深感震撼,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因為無論是苦難還是快樂,都是短暫的。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都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與珍惜。

總的來說,《我可能錯了》不僅是一部關於自我發現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洞察的經典。比約恩的故事讓我反思自己的人生選擇,並提醒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如何保持靈活和開放的心態。這本書是每一位追求智慧與成長的讀者都不應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