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迷心竅-Cover
2022.
Testing
MIC: Audio Technia AT 2020 and Interface: Focusrite 2i2
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妳的笑
「鬼迷心竅」這個成語源自於中國古代,是一種形容人神志不清或被某種外力迷惑,做出不理智行為的表達。根據傳統文獻和成語詞典的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回中,有一句話提到:「我等受丞相重恩,今鬼迷心竅,做下這等事來!」這句話的背景是形容一個人被某種外力或邪念所迷惑,失去了理智,做出了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因此,鬼迷心竅這個成語的出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其主要用來形容人在被外力或內心的欲望所控制時,會失去理智,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滄海》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
滄海一粟鬼迷心竅,
濁世三千世所能洗。
鑑前之人且將禮,
恩業未爲多壽百。
用「滄海一粟」來形容人生的渺小,「鬼迷心竅」則指人心的迷惑與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