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 ADDPVR 12/15

OECD ADDPVR 12/15
Photo by Robina Weermeijer / Unsplash

OECD 國家大部份都是高緯度國家,所以低緯度國家的樣本也很少 ( 上圖)

OECD ADD PVR 12/15

下圖是系半母數推估 ADD PVR vs. GDPPC, GDPPC 是可以解釋的

全球各國的失智症盛行率


高緯度國家失智症及腫瘤的盛行率高的可能原因

1. 維生素D不足的影響

  • 陽光暴露差異:高緯度地區因陽光直射角度小,特別是冬季日照時間短,導致維生素D合成不足。維生素D被認為與免疫功能、神經系統健康及癌症風險相關。
  • 腫瘤與維生素D:研究表明,維生素D水平低可能與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結腸癌)的風險增加相關。
  • 失智症與維生素D:維生素D不足也可能影響腦部健康,增加失智症風險。

2. 人口老化與壽命長短

  • 壽命與慢性病:高緯度國家往往是經濟發達地區,醫療系統完善,壽命較長,而失智症和腫瘤多為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因此老年人口比例高可能導致盛行率上升。
  • 赤道國家的壽命較短:低緯度國家許多為發展中國家,壽命較短,許多慢性疾病在高齡階段才出現,因此盛行率低。

3. 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

  • 飲食結構:高緯度國家多消費高脂、高蛋白飲食,這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而赤道附近國家的飲食通常富含植物性食物,含抗氧化劑,可能降低腫瘤風險。
  • 運動與生活習慣:低緯度地區的生活方式可能更活躍,體力活動比例較高,這有助於降低慢性病風險。

4. 基因與族群差異

  • 基因風險:某些族群的基因可能更易感於失智症或腫瘤,例如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APOE-ε4在某些高緯度地區的人群中更常見。
  • 種族特性:不同地區的種族基因組在免疫反應及代謝方面有所不同,影響疾病發展。

5. 環境毒素與污染

  • 高緯度國家的污染暴露:工業化國家,特別是高緯度地區,可能暴露於較多的環境污染(如空氣污染、重金屬),增加腫瘤發生率。
  • 農業毒素在低緯度地區的影響可能被短壽命掩蓋:但對於某些熱帶地區,長期暴露於農藥等毒素也可能增加風險。

6. 數據與診斷差異

  • 診斷率差異:高緯度國家的醫療系統更發達,檢測和診斷能力更高,導致病例被記錄得更準確。而低緯度地區可能存在報告不足,造成盛行率低的假象。
  • 文化因素:低緯度地區的某些文化中,失智症症狀可能被認為是正常老化,而非病症,因此未被診斷。

總結

失智症及腫瘤的盛行率與緯度差異背後涉及多重因果關係。這些疾病的分佈與陽光暴露(維生素D)、壽命長短、生活方式、基因組特徵、環境污染及醫療資源等因素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