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Online Sales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Art Markets: A Case Study

Review: Online Sales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Art Markets: A Case Study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 Unsplash

數位經濟如何重塑藝術市場:以葡萄牙拍賣公司Cabral Moncada Leilões為例

Alexandra Fernandes, Luís U. Afonso
發表資訊:Social Sciences, 2020年1月


摘要

本文以葡萄牙Cabral Moncada Leilões(CML)拍賣公司為案例,研究線上銷售與數位技術對藝術市場的微觀影響。透過分析CML於2007至2018年間的財務數據與訪談內容,作者探討了數位經濟如何促使其業務模式發生顯著變革,從而在國內外市場中重新定位。研究表明,線上銷售的導入對提升客戶基礎和財務績效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顯示了藝術市場數位化進程的挑戰與機遇。


主要貢獻

  1. 分析藝術市場的數位轉型
    • 線上拍賣增強了市場透明度與便利性,使藝術品交易更廣泛地觸及中低價位消費者群體。
    • 研究顯示,數位經濟推動了藝術市場的去中介化,削弱了傳統經銷商的角色並吸引了更多終端消費者。
  2. 揭示CML的業務轉型歷程
    • 在2016年建立自有線上拍賣平台後,CML的線上拍賣業務快速增長,至2018年,線上拍賣占總營收的33.5%([[Figure 5: CML’s turnover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online-only auctions]])。
    • 與此同時,CML的實體拍賣數量減半,將高價藝術品保留給實體拍賣,而中低價位商品主要透過線上拍賣銷售。
  3. 探討數位化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 隨著更多線上拍賣的舉行(例如2018年有74場線上拍賣),CML成功克服了現金流壓力,每週透過線上拍賣獲得穩定收入[[Figure 6: Total number of lots taken to auction (live and online-only)]]。
    • 研究指出,即便平均拍品價格下降(從2011年的1,689歐元降至2018年的370歐元[[Figure 8: Average price of lots sold]]),CML仍藉由更高的佣金率與成本控制實現利潤增長。

方法與資料

  1. 研究方法
    • 本文採用案例研究法,通過六次與CML高管的訪談,以及對公司2007至2018年的財務數據分析,展示CML的業務變革過程。
  2. 財務指標分析
    • 作者分析了多項財務指標,包括營收、淨利、資產報酬率(ROA)等,揭示了CML在數位化前後的績效變化[[Figure 3: CML’s main financial indicators]]。
  3. 比較基準
    • CML的轉型被放在全球藝術市場背景中進行比較,尤其是其在避免依賴第三方平台(如Artsy、Invaluable)方面的策略獨特性。

Cabral Moncada Leilões (CML) 的 Business Model 分析

Cabral Moncada Leilões (CML) 的業務模式隨著數位化轉型逐步演變,形成了結合線上與實體拍賣的混合模式(Hybrid Model)。以下是其核心業務模式的關鍵要素:


1. 核心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

  • 高品質服務與專業性
    • 提供專業的藝術品鑑價服務,確保拍品的真實性與價值。
    • 聚焦於中高端藝術品市場,以品牌信任吸引國內外買家。
  • 線上拍賣便利性
    • 推出專屬線上拍賣平台,讓買家無需親臨現場即可參與競標。
    • 提升透明度,降低買賣雙方交易成本。

2. 收入來源(Revenue Streams)

  • 拍賣佣金
    • 收取買家和賣家的佣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佣金比例因拍品價值而異。
  • 附加服務
    • 包括藝術品保險、物流運輸、展覽設計,以及拍品修復等增值服務。
  • 線上專屬拍賣
    • 針對中低價位的藝術品,透過線上拍賣頻次提高,獲取穩定收入。
    • [[Figure 5: CML’s turnover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online-only auctions]] 顯示,線上拍賣營收占比逐年提升。

3. 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

  • 專業人才
    • 依賴具備藝術品鑑價能力的專家團隊,確保拍品的可靠性和吸引力。
  • 線上拍賣平台
    • 自建線上平台以避免對第三方平台(如Artsy或Invaluable)的依賴,降低佣金支出並掌控客戶數據。
  • 品牌與信譽
    • 作為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拍賣公司,CML的品牌形象是其競爭優勢。

4. 關鍵活動(Key Activities)

  • 拍品管理與鑑價
    • 經過專家鑑定後,拍品被分類為高價(實體拍賣)或中低價(線上拍賣)進行銷售。
  • 拍賣活動
  • 客戶關係維護
    • 與本地和國際買賣家保持良好的互動,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建立長期關係。
  • 每年舉辦多場實體拍賣與線上專屬拍賣(2018年線上拍賣共74場)。
  • [[Figure 6: Total number of lots taken to auction (live and online-only)]] 表明,線上拍賣數量已超越實體拍賣。

  • [[Figure 8: Average Price of Losts Sold (2007-2018)]]

2007年至2018年間Cabral Moncada Leilões(CML)平台上拍品的平均售價變化,分別以整體拍品(藍線,all)和僅線上拍品(橙線,online-only)為比較對象。

Figure 8: Average Price of Lots Sold (2007–2018)

描述

此圖表展示了2007年至2018年間Cabral Moncada Leilões(CML)平台上拍品的平均售價變化,分別以整體拍品(藍線,all)和僅線上拍品(橙線,online-only)為比較對象。


圖表解讀

  1. 整體拍品(藍線)
    • 下降趨勢
      • 2007年時,平均拍品價格約為1,400歐元。
      • 在2011年達到峰值(約1,689歐元)後,平均價格逐漸下降,到2018年降至約370歐元。
    • 原因
      • 平均價格下降反映了CML業務重心的轉變,更多中低價位商品被納入拍賣,特別是在線上拍賣部分。
  2. 僅線上拍品(橙線)
    • 穩定增長
      • 線上拍品的平均價格從2016年的約100歐元逐漸提升至2018年的約200歐元。
    • 原因
      • 線上拍賣的推出吸引了大量中低價位拍品,價格逐步提升反映了用戶對線上交易的信任和參與度提高。
  3. 價格分化
    • 實體拍賣(未單獨顯示)可能仍集中在高價藝術品,而線上拍賣更偏向中低價位商品,導致整體平均價格(藍線)下降。


5. 客戶群體(Customer Segments)

  • 高端藝術品收藏家
    • 主要參與實體拍賣,尋求獨特且高價值的藝術品。
  • 中低端市場買家
    • 通過線上拍賣平台購買中低價藝術品,覆蓋更多年輕及國際化的用戶群。
  • 專業投資者
    • 對藝術品作為投資工具有需求的專業群體。

6. 主要合作夥伴(Key Partnerships)

  • 藝術品來源方
    • 與藝術品收藏家、博物館、畫廊建立合作,確保高質量的拍品供應。
  • 金融與物流服務供應商
    • 與保險公司合作為拍品提供保險,並依賴專業物流合作夥伴確保拍品運輸的安全性。

7. 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

  • 技術開發與維護
    • 自建線上拍賣平台的技術投入是數位化過程中的主要成本。
  • 實體拍賣運營成本
    • 包括場地租賃、展覽布置以及印刷型目錄的製作成本。
  • 行銷成本
    • 針對國際市場的廣告投入,吸引更多海外買家。

Cabral Moncada Leilões 的業務模式以線上與實體拍賣的協同發展為核心,成功擴展了市場規模並提升了業務效率。隨著線上拍賣的崛起,CML有效觸及了更廣泛的客群,並在國內藝術市場數位轉型中樹立了標杆。然而,未來的挑戰在於平衡成本控制與市場擴張,特別是在高端藝術品的國際化需求上持續創新其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