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for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Review: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for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Photo by Astrid Schaffner / Unsplash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痴呆症危險因素的歸因分數分析

Title: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for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 analysis using 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
Authors: Naaheed Mukadam, Andrew Sommerlad, Jonathan Huntley, Gill Livingston
Published in: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May 2019

摘要:

探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LMICs)九種可修改痴呆症危險因素的歸因分數(PAFs)。通過10/66 Dementia Research Group 的橫斷面調查數據,研究估算了印度、中國和六個拉丁美洲國家的PAFs。結果顯示,LMICs的PAFs顯著高於高收入國家,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較低的童年教育水平、高血壓、肥胖和身體活動不足。這些結果突顯了通過針對性公共衛生策略在LMICs進行痴呆症預防的潛力。

主要貢獻:

  1. LMICs的PAF估算:研究發現,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LMICs的痴呆症危險因素PAFs更高,表明這些地區具有更大的預防潛力。
  2. 危險因素分析:突出顯示低教育、高血壓和肥胖等危險因素在LMICs中更為普遍,對痴呆症的影響更為顯著。
  3. 政策建議:提出針對最具影響力的危險因素的公共衛生干預框架,以減少痴呆症的患病率。

數據來源:

本研究基於2004年至2010年間10/66 Dementia Research Group在印度、中國和拉丁美洲國家收集的17,031名65歲及以上受訪者的數據。

研究方法:

採用橫斷面分析方法,利用元分析中的相對危險值估算PAFs,並結合10/66調查的危險因素盛行率數據。同時,對具有重疊效應的危險因素進行共通性調整。

研究結果:

  • 整體加權PAFs如下:
    • 拉丁美洲:55.8%
    • 印度:41.2%
    • 中國:39.5%
  • 在LMICs中,低教育、吸煙、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的盛行率顯著高於全球平均值。

結論與建議:

  • 公共衛生重點:LMICs應優先改善早期教育水平,並在中年階段加強對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和肥胖)的管理。
  • 痴呆症預防潛力:針對高PAF危險因素的干預措施,可能顯著降低這些地區的痴呆症患病率。
  • 未來研究方向:需進行縱向研究以評估減少這些危險因素對痴呆症結果的影響。

本研究中 LMICs中痴呆症可修改決定因素的重要見解,為應對日益嚴重的痴呆症公共健康挑戰建立基礎。


九種被認定為可修改的痴呆症危險因素如下:

  1. 童年教育不足:未接受超過小學教育。
  2. 中年(45-64歲)聽力喪失:自我報告的聽力損失。
  3. 中年高血壓:診斷為高血壓的情況。
  4. 中年肥胖:女性腰圍≥88公分,男性腰圍>102公分(依據WHO指導標準)。
  5. 晚年(65歲及以上)吸煙:自我報告的吸煙行為。
  6. 晚年憂鬱症:根據結構化的老年精神狀態訪談或自我報告的抑鬱診斷。
  7. 晚年身體活動不足:在四分制活動量評估中,報告「完全沒有」或「很少」進行身體活動。
  8. 晚年社交孤立:與朋友、親戚或鄰居的社交接觸每月少於一次,或很少參與社交活動。
  9. 晚年糖尿病: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情況。

這些因素根據不同年齡段進行分類,對痴呆症的發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