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ER PERFORMANCE AND SALARY IN A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Review: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ER PERFORMANCE AND SALARY IN A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Photo by Brandon Mowinkel / Unsplash

作者
Chen, Chih-Cheng, Chuang, Chih-Jen, Kuo, Tian-Shaing, Chen, Wen-Ing

出版資訊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Volume 4, Issue 3, 2018
DOI: 10.5281/zenodo.1211628


摘要

探討台灣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PBL)球員的薪資是否基於其表現進行公平合理的調整。研究使用回歸分析計算投手與野手的關鍵技術指標的權重,並應用TOPSIS方法評估球員表現,最後結合象限分析(Quadrant Analysis)解析球員表現與薪資之間的關係。此外,採用McNemar檢定測試薪資調整的公平性。

結果顯示,投手的重要表現指標為投球局數(IP)、自責分率(ERA)及每局被上壘率(WHIP),而野手則為打擊率(BA)、壘打率(SLG)、安打數(H)及上壘率(OBP)。儘管超過半數球員的表現優於平均,但薪資調整並未完全反映表現,且球隊對投手的表現更為苛刻。


主要貢獻

  1. 量化球員表現與薪資的關聯性
    採用多準則決策分析(MCDM)方法系統性地分析投手與野手的技術指標,並計算其權重。
  2. 揭示薪資調整的公平性問題
    結果顯示薪資調整與球員表現不完全一致,尤其在投手的評估上更為苛刻,可能影響球隊對優秀球員的留用能力。
  3. 提出球員薪資評估改進建議
    建議球團應基於客觀指標進行薪資決策,避免因傳統主觀方法導致薪資不公平。

數據來源

研究以中華職棒聯盟(CPBL)2012年至2015年的官方資料為基礎,包括球員表現與薪資數據。


研究方法

  1. 技術指標選擇與權重計算
    使用逐步回歸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選定投手與野手的重要技術指標,並計算其權重。
  2. TOPSIS方法
    根據指標權重計算球員的整體表現分數。
  3. 象限分析(Quadrant Analysis)
    根據表現與薪資關係進行分類,以判定薪資調整方向(加薪、減薪或不變)。
  4. 公平性檢測
    使用McNemar檢定測試薪資調整與球員表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結果

  1. 投手與野手的技術指標權重
    • 投手:ERA(0.451)、IP(0.404)、WHIP(0.145)。
    • 野手:H(0.398)、SLG(0.225)、BA(0.199)、OBP(0.178)。
  2. 薪資調整的不一致性
    • 儘管55%的球員表現優於平均,僅少數球員獲得對應的薪資增幅。
    • 64%的球員薪資低於平均水準。
  3. 公平性分析
    McNemar檢定結果顯示薪資調整未完全反映球員表現,尤其在野手中差異顯著。

結論

研究指出中華職棒球隊在薪資決策中未採用科學化的評估標準,導致薪資調整未能反映球員表現,可能損害優秀球員的留用與聯盟的整體發展。建議球團應採用客觀且系統性的方法進行薪資評估,提升薪資調整的公平性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