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Kuznets
![Simon Kuznets](/content/images/size/w2000/2024/05/photo-1665060221110-6dbe583fa329.jpeg)
Simon Smith Kuznets
1901-1985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1971)
西蒙·庫茲涅茨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在經濟增長、收入分配、資本形成、國民收入核算等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以下是他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 "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1955年,《美國經濟評論》)這是他最著名的論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庫茲涅茨曲線"假說,闡述了經濟發展早期收入不平等加劇但長期會縮小的規律,對理解現代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具有開創性意義。
- "國民收入:其形成、分配與動力,1919-1938年"(1941年)這部專著系統研究了美國早期的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奠定了國民收入核算的基礎,是經濟發展領域經典之作。
- "經濟增長率"(1959年,《自由世界》期刊)這篇論文開創性地對現代經濟增長的測算及其基本規律進行了總結,為經濟增長理論獻出了新的分析框架。
- "資本在美國經濟的形成"(1961年)全面研究了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了美國長期資本積累規模、趨勢及其決定因素,為投資理論做出重大貢獻。
- "經濟發展的量化經濟學"(1965年,《經濟學季刊》)致力於量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表現,並將其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分析,為發展經濟學奠定了實證研究基礎。
庫茲涅茨在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影響深遠的理論觀點,因此被譽為"經濟增長之父",並於197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庫茲涅茨獲得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是基於他在1955年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的論文"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的貢獻。
這篇論文提出了著名的"庫茲涅茨曲線"假說,闡述了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早期階段,收入不平等會先加劇但在經濟發展的後期會逐漸減少的規律性變化。這個發現與當時主流的認知相左,對於解釋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收入分配現象具有重大意義。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的獲獎理由強調,庫茲涅茨"通過對收入分配的研究,特別是就其關係到經濟增長的研究,進行了務實而富有見地的分析"。正是這篇開創性的論文,首次系統地闡明了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之間錯綜複雜的內在聯繫,為後來的相關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題為"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但這篇論文實際上是庫茲涅茨1954年在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的演講稿,後來經過修改定稿而成。它被廣為傳頌,成為庫茲涅茨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之一。